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7月广东酒店餐饮业消费持续低迷(广东省餐饮浪费)

KTV免费预定 2022-12-12 29

本文目录一览:

其他数据表现良好,为何7月消费大幅低于预期?

8 月14日上午,统计局公布了7月各项宏观数据。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持平于4.8%,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3.1%继续回升至-1.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1.9%回升至3.4%;6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1.8%回升至-1.1%;城镇调查失业率持平于5.7%。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4.8%,与6月持平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持平上月,不及预期值5.2%,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回升势头;环比增长0.98%。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降幅比1-6月收窄0.9个百分点。

三大门类两降一升。采矿业和公共事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和1.7%,增速较上月分别大幅回落4.3和3.8个百分点,双双拖累工业生产。其中,采矿业增速自2018年5月以来首现负增长,创2017年9月以来新低。 两大门类的下降,或与7月份暴雨洪涝因素影响企业开工和生产有关。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成为拉动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其中 汽车 制造表现亮眼。

汽车 制造业持续高增。7月 汽车 行业增加值和产量同比增速回升至21.6%和26.8%,分别较6月大幅提高8.2和6.4个百分点,刷新2016年9月以来高点,回升力度显著加快,与 汽车 消费量7月的高增保持一致。受出口影响较大的中游加工组装类行业涨多跌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电气机械增速均有所回升,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设备略有下滑。

企业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从库存来看,1-6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至8.3%,连续三个月下行,而PPI降幅持续收窄,目前仍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7·30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企业库存有望进一步去化,并逐渐转向补库存。

展望三季度,基建项目显著发力和房地产项目持续回暖有望继续助推工业生产改善,预计供给端有望延续二季度的修复态势,但在工业增加值二季度连续正增长并持续上行的情况下,供给端修复已渐近尾声,同时仍需警惕海外和国内疫情反复导致外需不足,出口和消费仍有可能拖累工业生产。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为全年低点,预计8月工业增加值将继续回升。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6%,较1-6月反弹1.5个百分点

1-7月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6%,降幅较1-6月收窄1.5个百分点,已接近转正,符合市场预期。7月份,多项稳投资政策再发力,投资三大支柱继续全面回升。

基建投资继续提速。1-7月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0%,降幅较1-6月收窄1.7个百分点,转正在即;7月当月同比增长7.9%,较6月提升1.1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部署加大“两新一重”有效投资,推进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投资,扩大脱贫攻坚、污染防治补短板投资,项目储备充足,建设推进加快。同时,财政资金支持、抗议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重点倾斜、 社会 资本投资等多渠道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因此7月基建投资保持稳步回暖节奏。随着洪涝灾害影响逐渐消退,后续基建投资有望进一步加快扩张步伐。

制造业投资缓慢回升。1-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0.2%,降幅较1-6月收窄1.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下降3.1%,较6月收窄0.4个百分点。近期制造业内外部需求有复苏势头,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推动制造业投资降幅渐进收窄。但外部需求仍在收缩区间,后期仍面临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可能拖累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延缓制造业投资回暖步伐。

今年后几个月,预计各地区、各部门稳投资政策将继续发力,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基建REITs、银行信贷等将为投资提供资金保障,预计投资将延续回升步伐,但分化格局依旧,其中基建投资将逐渐成为托底力量,房地产开发投资上行空间有限,制造业投资短期仍然难以转正。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3.4%,较1-6月回升1.5个百分点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增速比1-6月回升1.5个百分点,略高于预期。

市场成交仍然活跃。销售指标继续回暖,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至-5.8%,销售额降幅收窄3.3个百分点至-2.1%,当月增速均已连续3个月正增长。资开发金来源继续改善,累计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稳步回升,7月当月增速达16.5%,各项资金来源增速均好于上月。

建设指标持续回升。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至-4.5%,7月当月增长11.3%;施工面积增速提升0.4个百分点至3.0%,7月当月继续10%以上高增;但竣工面积累计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至-10.9%,显示去库存进展良好。

土地成交略有降温,但总体平稳。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成交热度不改,土地购置面积降幅小幅扩大0.1个百分点至1%,7月当月下降1.8%。虽然部分城市加大了房地产调控力度,但短期内建安投资和土地购置费双重支撑仍在。

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以“稳”为主基调,各项调控措施将更加精准和灵活,市场主要指标涨幅将持续走低,严防市场过热加重家庭部门负担,对消费形成挤出,阻碍国内循环的形成。分城市来看,一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受强劲需求稳固支撑,市场热度、价格稳定预期较好;弱三、四城市将受经济承压、居民收入减少等因素进一步分化,房价下行面临较大压力。

7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1%,较6月收窄0.7个百分点

7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但总体不及预期。

汽车 成为主要贡献因素。当前海外出行变为国内自驾游趋势明显,叠加高考结束后部分购车需求释放以及去年同期市场基数较低,7月 汽车 销售走势强劲,限额以上 汽车 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20.5个百分点。若扣除 汽车 类商品,7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4%,降幅较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

餐饮消费持续恢复,网上零售持续向好。7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1.0%,降幅较上月收窄4.2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0%,较1-6月提高1.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较1-6月提高1.4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类、房地产相关消费增速回落。7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6.9%、10.7%、5.0%、6.9%,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3.6、8.5、8.3、10.0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同比分别下降2.2%、3.9%、2.5%,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12.0、2.5和4.7个百分点。 这两类消费增速的回落,应与收入增速放缓和购房支出的挤出效应有关。

从收入增速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4%,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仍为有统计以来的次低水平;城镇储户问卷中的二季度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47.9%,较一季度上升2.0个百分点,同样为有调查以来的次低水平。居民的消费能力仍未恢复。此外,由于房地产销售火爆,居民部门6、7月份新增中长期贷款接连创 历史 同期新高,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提高,继续对消费形成挤出。

8月份,随着东部、中部、南部等 汽车 大市场疫情进入常态化管控阶段,各地密集开启营销活动,终端车展人气较旺,加之疫情常态化下 汽车 出行需求增加、部分区域逐步复学引发家长购车需求,车市有望继续复苏。与此同时,各地促消费措施持续加码,大宗消费、夜间消费等领域成为重要发力点,还在物流建设、商品追溯等流通环节和质量保证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消费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8月消费增速将回升至0.0%左右。

政策更加“注重落地见效”

7·30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总的来说,中央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基本满意,所以并没有加码宏观调控,而是强调要“落地见效”。

从7月份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仍在回升轨道之中。上半年供给端修复好于需求端,下半年需求端逐渐反弹,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和 社会 消费品零售转正在即。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继续加码的必要性减弱,重点转向防风险、调结构和促进双循环。

防风险方面:银保监会年中工作座谈会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央行近段时间以来也加大了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的力度。此外,一些热点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收紧。7月24日的全国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以及7·30政治局会议,都明确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 健康 发展”。在双循环的背景下,要严防房地产风险的积聚。

调结构方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预计央行将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通过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通过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建立健全银行增加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总的目标就是通过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

促进双循环方面,预计政策将沿着三条路径展开:从需求端,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有效投资作用,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使国内大循环能够形成闭环; 从供给端 ,要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尤其是要消除卡脖子的技术短板问题; 从改革角度, 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完整的全国统一市场,畅通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打通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循环。

7月多项经济指标持续回暖,消费回升略显乏力

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揭晓,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回暖。商品零售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房地产、基建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专家分析,中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消费回升依旧乏力。接下来宏观政策需要提升针对性,尽快推动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回到正轨。

工业增速略低于预期

7月份以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发力,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6月份持平;环比增长0.98%。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降幅比1~6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 财经 分析,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上月持平,略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受南方洪涝天气影响,基建类生产放缓较多,如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增加值分别较上月降低4.3和3.8个百分点;但上半年国家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加大稳外资稳外贸等扶持政策效果显现,7月制造业和外企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上月提高0.9和3.4个百分点,对维持工业生产平稳形成有力支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整个经济恢复过程中,供给端的恢复增长还是有支撑的,通过一系列复工复产政策和企业纾困政策促进生产恢复。同时需求也在加快,7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在收窄,商品零售额这个月已经转正;1~7月份投资降幅也在明显收窄,对于生产的带动作用在逐步增强。

消费修复略显乏力

7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6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5%。1~7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59亿元,同比下降9.9%,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282亿元,下降11.0%;商品零售28920亿元,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增长0.2%。

线上消费方面,1-7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升至9.0%和15.7%。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渠道成为消费重要的增长极。

此前不少分析机构都乐观预测,7月份的社零同比增速有望回正。但事实是,7月份国内社零增速尚未转正,除 汽车 外的社零消费同比下降2.4%,降幅较6月份还扩大1.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修复动力明显不足。其中,疫情未退下居民担忧情绪犹存,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1.0%,仍为社零最大拖累项之一。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7月社零和工业数据低于预期,并不一定是经济的拐点信号。7月数据可能一定程度受到洪涝天气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往往是先抑后扬的。8月的高频数据如高炉开工、建材价格等的上升意味着经济不差。

伍超明表示,展望未来,居民收入减少、就业面临压力,叠加全球疫情未退,预计弱消费格局将延续,全年社零增速转正压力较大。后续消费恢复,依赖政府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 汽车 等占比高消费的扶持力度。

基建引领作用加快显现

投资方面,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9214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7月份环比增长4.85%。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0%,制造业投资下降10.2%,降幅分别比1~6月份收窄1.7、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比1~6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地产和基建投资无疑是当前内需的最大支撑。然而,制造业投资延续低迷、当月同比仍处负区间,绝大多数行业受制于利润不佳,投资意愿恢复迟缓。与之对应的是,民间投资显著弱于国有控股投资。

付凌晖表示,今年的投资和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是投资政策中的重要方面,民生领域投资增长也比较快。

房地产投资方面,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比1~6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7月份这一趋势得以延续,销售面积、资金来源、土地购置面积增速都继续提高或在高位。

伍超明认为,下半年基建引领作用将加快显现。7月受汛情影响,当月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在项目储备充足和财政资金保障下,汛情过后基建投资将迎来快速反弹,全年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7月餐饮收入不升反降了1.5%,消费者不下馆子了,海底捞能有好日子吗?

海底捞是一个著名的火锅品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海底捞在2022年7月份的销售额不升,反而还降低了百分1.5。如果说消费者都不下馆子了的话,那么海底捞并没有好日子了,海底捞也是赚不到钱了。因为像这些餐饮店本身就是靠消费者赚钱的,如果说消费者都不来这家店消费了的话,那么肯定就无法赚到钱了,而这也是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海底捞的销售额就下降了很多,而当时的海底捞就已经公布了这件事情。现在的海底捞销售额度和之前也是一样的有所下降,如果小编本人觉得这可能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在疫情期间,很多人的收入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果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还有人花大量的钱去下馆子的话,也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海底捞作为火锅店收费也是不便宜的,有人吐槽自己两个人去吃火锅就要花好几百块钱,而且还没有吃得尽兴,所以说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一些更加实惠的品牌。

海底捞最先开始是通过自己的服务被人熟知的,而后来海底捞也成为了宜家网红火锅店,在全国开设了很多的分店。不过,海底捞火锅也是有着很多的问题存在,例如第一个问题就是收费特别的贵,很多的消费者都无法接受。

其实小编本人觉得大多数的火锅味道都是一样的,所以说相比较而言,大多数的人可能也是会选择一些更加实惠的火锅店品牌。海底捞虽然受到了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不过大多数的年轻人也只是尝一个新鲜而已。大部分的年轻人,如果是和朋友同学聚会的话,肯定也是会去选择更加合适的品牌。

餐饮营业额下降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有地区经济的变化、消费者需求变化、自身三大原因。

一、地区经济方面

主要看就业区域是否变动,国家经济放缓导致当地经济格局的变化,比如大量就业人员的人口流动,消费能力降低都能导致营业额下降。

二、消费需求方面

由于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社交和美食的需求不断扩大,火爆的市场吸引众多资本的关注,网红、设计师、明星等众多群体纷纷扎堆投资餐饮市场。这些新晋投资者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与资深餐饮人同台竞争,带动了餐饮市场的升级和创新,特别在餐饮的空间设计、营销、品牌传播、资本运作方面,对传统餐饮人造成了一大冲击。

同时餐饮市场还面临着消费者圈层的现象,90后、00后的消费体验需求差异化越发明显。老牌餐饮面对市场的年轻化不屑或迟于转型,新晋品牌直接对接年轻市场快速吸引了一批年轻粉丝,导致市场出现了一批“老餐厅”消费者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如广州市场的广州酒家,新泰乐等;还有一批“年轻餐厅”如广州市场的禄鼎记、摩打日式料理等。如何解决既能吸引年轻人和中年人的问题?对于未来不管是新餐饮或者老餐饮,这都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三、自身

1、服务因素

餐饮业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服务就是餐饮店的生命线。从另一方面来讲,餐饮店的有形设施只有通过服务才能体现其价值。现代社会,人们把餐饮店作为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不仅对各种美味佳肴越来越讲究,对餐饮店的综合服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美食艺术”与“美食服务”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只有那些素质高、修养好的服务员才能提供好的服务。优秀的服务员应该懂得怎样快速、有效地向顾客提供服务;不同的人要向他们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上菜的先后顺序等等。

2、质量比较

评价餐饮产品的质量,传统的方法是从色、香、味、形、质、器、营养方面判断。在餐馆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经营者必须认真对待顾客的评价,任何一种产品,只有得到顾客的认同与称赞,那才是真正的质量。“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是最普通的道理。

3、数量比较

这里所指的数量比较是指菜肴的分量方面。分量是指每一份菜肴的大小或多少,它既可用重量来表示,也可用容量来表示。西餐菜品主要考虑每一位顾客能否吃饱。在宴会菜单设计中,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进行分量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中餐中,由于顾客对菜品的多样化要求逐渐增加,与之相适应,分量有减少的趋势。

4、价值比较

价值指菜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餐饮店菜品应做到物有所值。餐饮店提供的食品和服务要值得顾客付那么多的钱。生意场上人们常说,“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也就是物有所值。通过对价值的比较,餐饮经营者会发现自己的定价在同类餐饮店中处于什么水平,以便选择正确的价格政策。

5、环境因素

任何事物都是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于餐饮业也不例外。其中,环境因素是影响餐饮业经营成功的外部因素,它对餐饮业经营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餐饮店位置

餐饮业与其他企业不同,它是将顾客吸引到餐饮店来消费,而不是将产品从生产地向顾客消费地输送。所以说,餐饮店位置选择的好坏对餐饮店经营有很大的影响。选择一个好的位置是餐饮店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餐饮店位置的选择与餐饮店经营的其他因素相比,它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餐饮店位置一经确定,一般不能更改,否则会浪费许多资源。影响餐饮店选址的因素前已述及,在此不再赘述。

7、管理因素

因为餐饮经营业务环节多,随意性强,手工操作比重大,所以管理的难度也大,稍有不慎,就会直接影响餐饮店的利润。有一些餐饮店,表面上生意红火,营业额高,但并不获利,原因在于管理上的漏洞较多。管理保证经营,经营促进管理。

“4碗粉545元非天价”,别让任性质疑伤了餐饮业,为什么这么说?

“4碗粉545元非天价”,别让任性质疑伤了餐饮业,希望大家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看一看本质。这是广东汕头的一家餐饮店,有4个消费者在这家店里吃了4碗粉,这4万粉的价格一共是545元。消费者将这几晚食物和价格以视频的方式分享在了某平台上,消费者其实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饮食。可是没有想到这个短视频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吐槽这简直就是天价的食品。

因为在众人看来随便一碗粉或面可能只需要十几块钱二十几块钱,就算多加一些东西价格也不至于那么昂贵。可是这4碗粉却卖到了500多块钱,也就是说平均一晚需要花费100多块钱。大家都觉得这几个消费者被店家给坑了,而且还说店家做生意一点都不地道。众人的吐槽让这个店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有很多人都开始诋毁这个店铺的名誉。

在受到了影响的情况下店主就出来回应了,他表示吃饭的人没有觉得价格贵,可是网友们却在社交平台上跨平台执法。这个店主之所以如此有底气,是因为这几个消费者所吃的并不是普通的裸粉,他们每个人的碗里都加了很多昂贵的海鲜。要知道海鲜的价格本来就很高,所以多加一些海鲜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而且店里的海鲜全部都是明码标价的,也就是说这些消费者完全是在已知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的,他们知道最终的价格才会购买的。这并没有涉及到任何的欺骗现象,所以网友们也确实不应该过度的去评判这件事情。如果说消费者觉得自己被坑了的话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但是消费者自己没有吐槽网友们也不应该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就去乱发表意见。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