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死抠”的奈雪
成为新式茶饮行业全球第一股并不容易,奈雪的茶于6月30日在港交所敲锣。从2015年11月在深圳开出第一家店到上市,奈雪用了5年半的时间。
除夕夜递交IPO招股书,敲锣前创始人彭心和赵林密集做了160余场路演,见了500余位中外投资人,他们被反复问到:为什么是奈雪?
新式茶饮行业竞争激烈,奈雪何以在群雄逐鹿中领先一步? 奈雪如何走到今天,并逐步扭亏为盈,市值300亿?这是我第三次听彭心讲述她和奈雪的故事,此文试图展现奈雪的茶的背后成长逻辑——死抠细节,死抠品质……
作 者:曹雨欣
来 源:正和岛
01、酝酿近2年,一口气开了3家店……
回顾上市之前的发展道路,彭心坦言最初做奈雪时并没有想到会做到如今的规模,“ 所有的事情都顺其自然 ”,但并非易事。
从2014年开始酝酿,直到2015年11月“奈雪的茶”才在深圳开出首店,并且第一个月一口气连开3家,都位于深圳的繁华地段。彼时,人们对茶饮店的印象还停留在街边小店。
奈雪的茶从一开始就做了颠覆式的尝试,200平米的大空间,装修设计、灯光调试等诸多环节都找来一流的设计团队。彭心和赵林两位创始人投入巨大,也为此不得不抵押房产。
这是一开始就带有罗曼蒂克色彩的创业故事。80后的彭心与70后的赵林因一份创业计划书相识,3个月迅速闪婚。早期任职于金蝶国际的品牌部,彭心心心念开一家店;赵林则是餐饮行业的创业老兵。彭心先去一家餐饮企业待了1年,摸清各个流程后,开启了奈雪的茶的创业道路,“奈雪”是她的网名。
开大店,某种程度上源于彭心的一次经历:她曾经约朋友在五星级酒店见面。有朋友拿着星巴克进来,而另外一个朋友拿着奶茶,在进酒店之前朋友把奶茶扔掉了。
彭心深受触动:什么时候能做出中国茶饮业的星巴克?
新开的3家店并没有做太多营销动作,总共花了不到5万的营销费用,但异常受欢迎。3家店投了100万,仅用2个月又挣了100万利润。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店里上新品,顾客都非常狂热地买单。这让彭心找到了信心。
如今,奈雪的茶在国内70多个城市以及日本大阪开出了近590家直营门店。
02、最重要的灵魂是产品
彭心和人聊得最多的话题莫过于产品,店里又出了什么新品、最近的爆款是哪个。她花时间最多的也是产品研发,扮演着产品经理的角色。
“ 对于奈雪的茶这样一个消费品品牌,最重要的灵魂是产品 。”这是彭心的坚守。
产品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踩过很多坑,一次次试错、摸索。在奈雪的茶正式开店之前,彭心甚至专门另开了一家小店,只要不出差,她就带着研发团队在店里一次次调试,哪种水果配茶的味道更好一些、选择哪种当季茶、要加多少冰、果和茶的配比等等。每调试出一种新品,她就要喝一小杯,最多的一天她曾喝掉60多杯茶。他们把产品做出来给客人试喝,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发掘出霸气橙子、芝士草莓等爆款产品。
自2018年以来,奈雪的茶总计推出了约60种季节性产品,核心菜单有超过25种经典茶饮及超过25种经典烘焙产品,所有产品口感偏新鲜、清爽,甜度控制在5%左右。
随着经验的沉淀,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爆款,奈雪的茶总结做产品坚持了3个原则:
1. 高品质的食材用料
没有消费者能长期为营销策划和网红包装买单,很大程度上食材决定了口感,品质则决定了顾客是否复购。
茶饮行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速溶冲泡的“粉末时代”,到街边店快销的“街头时代”,再到如今遍布购物中心的“新茶饮时代”。新茶饮的一大特征是新鲜食材。奈雪更是不遗余力,一直坚持高品质、 健康 的食材,以新鲜水果代替糖浆,以优质茶叶代替茶粉茶末,以新鲜牛奶代替奶精,并坚持更低糖的配方。
也因此,相比同行,奈雪的茶的原材料成本占营收比例居高不下,由2018年的35%已经上升至2022年的38%。不少投资人问彭心怎么优化食材成本,她总是很坚定地说,“ 我们不会降低食材成本,品质是我们的门槛 ”。
2. 颜值很重要,好喝又要好看
奈雪的主要消费者画像是20-35岁的年轻群体,他们对产品外观的要求更高。从杯子到杯托、再到包装纸袋和店面设计,奈雪的茶给人一种柔和、温暖的艺术气息,甚至推出过各类联名款设计。
2022年起,奈雪推出了长期艺术战略“奈雪CUP美术馆计划”,目前已经推出了六期。以与全球艺术家合作的方式呈现不同主题的艺术展,意在将每个茶饮杯都打造成一幅独立的、流动的、可留存的艺术作品,让艺术更普众、让艺术走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让奈雪的用户都成为收藏家。据统计,奈雪CUP美术馆计划的每一期展都触达超过1000万人次。
好产品是一次次死抠细节抠出来的 。最初为了研制出让消费者有更好手感体验的杯子,彭心以自己的手掌尺寸反复打样18次,花了几十万开模费,设计出美观更好握的“奈雪杯”。
现在人们喝茶饮已经对瘦长杯司空见惯,却不知道最初的原设计正是奈雪的茶。
3. 赋予产品以 情感 的体验
对很多人来说,茶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喝的不单单是一杯茶,更重要的是喝茶带来的体验。 当产品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和 情感 时,人们也更有购买欲望 。
彭心举了一个例子,近期奈雪的茶有一个格外火爆的产品叫“霸气玉油柑”。油柑虽然是一种很苦涩的食材,却有很好的回甘。奈雪的茶为此写了一条广告语“三秒微涩,五秒回甘”。这句话其实就是在给消费者生动地描述一个体验场景。
某种程度上,这也犹如很多人的人生体验,先苦后甜。奈雪继续发力,先拍了一个年轻人工作不顺在父亲的开导下领悟人生“如油柑般苦尽甘来”的小故事,又携手同是从广东火到全国的乐队“五条人”,连拍5条TVC,更巧妙地将“霸气玉油柑”产品特色与“五条人”经典语录结合。系列动作引发消费者纷纷购买玉油柑,引爆市场。
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也成为立场的表达、 情感 的寄托。
03、品牌具备用户要思维
做产品要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样,做品牌也要具备用户的思维。茶饮尤其是一个习惯和信任型的消费,顾客选择的往往是他们更熟悉、更信赖的品牌。
从创业伊始,彭心和赵林就达成一个共识: 做一个受顾客喜爱的全球性茶饮连锁品牌。
在产品种类上,不同于很多茶饮店,奈雪除了提供茶,还有软欧包。这对门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积更大、有排烟通道。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奈雪的快速发展。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彭心有自己的解释:不同的消费者在一个场景往往有多个需求,比如解决口渴和饥饿。 奈雪要尽可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
除此之外,彭心内心 渴望做一个有调性的品牌,提供社交空间,吸引所有 时尚 的年轻人,打造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 。
第一次吃奈雪软欧包的人会细心地发现格外松软。彭心笑着揭秘说:我们在做软欧包过程中,进行了加湿处理。这看似是很简单的事情,奈雪的茶不得不从国外购买了多台大型加湿设备,每台都高达几十万元。茶饮、烘焙类产品各占了奈雪总销售额的75%、20%。也是这种 “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在奈雪遇见两种美好”开创了行业“茶饮+软欧包”双品类模式 。
无心插柳,奈雪的茶推出软欧包的第二年,有不少烘焙领域的人来考察,不久大量面包店也上架了软欧包。一个做面包的朋友和彭心说,“ 一个卖茶的引领了我们烘焙行业的流行 ”。
消费者对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尽管奈雪被列为高端茶饮的开创者,但价格并非都贵得离谱,茶饮从12元到32元钱,烘焙从8元到20多元。“就是想让更多的消费者在奈雪选到适合他的产品。不管他们买哪种价位的产品,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优质体验”。
实际上,新消费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正向关系。随着消费升级,顾客愿意为高价格买单,但也要求产品提供对应的价值。
奈雪销售排名前几位的都是25元以上的茶饮,比如大家熟悉的霸气芝士草莓、霸气橙子。有意思的是,最便宜的霸气柠檬的销售排名却相对靠后。 顾客对高客单价的选择也在不断强化奈雪向上走的定位 。
网上有人笑称“手拿着一杯奈雪都敢进Prada”,彭心听后也乐了,“那他也可以拿着奈雪去五星级酒店!”
04、奈雪的茶如何巩固护城河?
越来越多的人跨界进入到茶饮业,甚至邮局、派出所也开了奶茶店。打造一个“茶饮界的星巴克”,并非易事。如果说产品和品牌是奈雪发展的基石,那它还有哪些护城河?
在彭心看来,诸多繁华地段的门店是奈雪的重要护城河之一 。买房子,核心地理位置是稀缺资源;同样,开店占据各大城市的购物中心黄金位置亦如此,此后新品牌就很难再进入。不少奈雪的茶门店依星巴克而设。在深圳最牛的南山区粤海街道,奈雪梦工厂投入近千万,占地多达1000平方米,开业前3天营收就高达近百万。
奈雪梦工厂这样的超级大店更多承载着品牌的示范意义,小店则是扩大市场份额的先行军 。
2022年11月,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奈雪意识到消费者的单人消费需求增加,于是下定决定大力布局坪效更高的“奈雪的茶PRO”,相较于200-400平米的标准店,奈雪的茶PRO面积缩小至150-200平米,员工数量则由标准店的21人减少至13人,投资回收期也大幅缩短。奈雪的茶招股书称,计划2022、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开设约300-350间门店,其中七成将为奈雪的茶PRO。
线上数字化的搭建是彭心津津乐道的事情 。早在2022年底,奈雪就开始搭建会员体系,通过会员积分、商城、券包、电子心意卡、拼单等多项功能让整个会员体系逐渐形成闭环。奈雪会员数已超过3500万,线上订单收入占比近七成,自营小程序(私域流量)订单迅猛增长。也正是因为及早布局数字化, 在2022年全球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奈雪的茶仍保持了强势的业绩增长态势,实现了扭亏为盈 。
对于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网红消费品品牌,营销费用动辄几十个亿,而营销费用仅占奈雪的总营收比的约2%。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2年和2022年分别产生广告及推广费用39.4百万元、67.5百万元和82.2百万元。这也体现了奈雪的底气,“会员经常和我们互动,反馈信息,与奈雪形成一个正向、稳固的信任关系”。
人才永远是一家企业的核心资产 。当奈雪的茶开始征战全国市场时,两位创始人就定位公司要坚持长期、合规化的经营方式,而他们只是平台上的一份子,应有更多优秀的人加入到奈雪。他们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团队,在技术研发上做了高强度投入,从各大互联网大厂高薪挖来技术大拿。此次上市前,奈雪的茶就对员工做了大范围的股权激励。奈雪已有17000多名员工,做好标准化培训、提高门店服务质量一直是奈雪的坚持。
团队要有快速的奔跑能力 。茶饮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爆款产品很容易被同行复制,如何快速迭代成为不得不面对的考验。不少员工加入奈雪之前觉得开个茶饮店很简单,后来发现并非如此,既要尽全力做好企业的各个流程,稳健扎实,“每一杯产品、每一个店都不能出错”,同时还要在奔跑中快速地调整姿势。
奈雪自创立起就深入上游,打造了优质原料供应链,建立专属有机茶园、花园及果园 。这成为优质食材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巩固了奈雪的护城河。即便如此,这依然满足不了奈雪不断扩张的新店的需求,任重道远,也成为未来发力的重点。
05、“我们和同行,都只是大消费赛道里的小学生”
奈雪的茶背后是千亿茶饮市场,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茶在中国源远流长,过去更多是薄利的原料出口,尚未出现一家上市企业。
《2022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为4420亿元。其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预计到2022年会突破1100亿。其中 以奈雪为代表的高端现制茶饮在过去的五年间凭借75.8%的复合年增更是成为整个现制茶饮行业增速最快、最受瞩目的细分赛道 。
新式茶饮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家品牌跑马圈地。国内资本市场对新式茶饮行业用真金白银投了票,红杉、天图、高瓴等一流资本机构纷纷入局。相比之下,国际性投资机构保持着相对克制的态度。
这次奈雪上市,很多人说,奈雪是资本的茶,但是从奈雪一路走来,融资并不多,疫情发生前甚至只有天图一个投资人。
成为行业第一股,这就意味着没有可参照的企业,在路演过程中,奈雪的茶不得不回答不止是企业本身,还有非常多有关行业的问题,让香港监管机构、更多投资机构理解新式茶饮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很多次路演到最后,剧情发生反转, 投资机构不再向彭心和赵林提问,而是讲述各自能为奈雪的发展带来什么 。
多家茶饮品牌上市的声音不绝于耳,未来还会有新式茶饮第二股、第三股……毫无疑问,奈雪的茶将成为未来新上市茶饮企业的对标,投资人的决策将变得更为简单。
当人们提及奈雪的茶,也总难免会想起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喜茶。究竟如何看待奈雪的茶和喜茶、蜜雪冰城等其他新式茶饮品牌的差异?
彭心则想得更长远:
对奈雪而言,上市是更加规范化发展、拓展市场的关键一步。
从深圳到全国,再到全球,奈雪的规划版图越来越大。组建的海外团队并没有因为疫情而解散,依然在筹划中。奈雪的品牌效应也逐步得到更多的认可,房租成本在下降,有海外的购物中心甚至提出免租金以引入奈雪品牌。
06、“这就是我们一辈子想干的事情!”
事实上,伴随新式消费品牌的出现,国内这几年亦涌现出一批年轻的80后、90后企业家, 他们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重视产品、重视运营大于重视管理,但并不代表他们遇到的管理难题少 。
我2022年第一次见到彭心时,她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第一次创业,公司的快速成长超出个人能力的成长;自家的营销投入少,大众认知度低,开店要求高影响扩张速度……她苦苦思考未来的方向。
期间彭心在青腾和北大光华上课,她把学习当成一种放假兼思考,“这时可以暂时从公司的事务里面走出来”。教授能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但“ 一定还是自己想清楚 。”
奈雪飞速发展,彭心想得越来越明白:在每个阶段中,企业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所有的事情终究都能得到解决和突破。 重要的是团队拧成一股绳,踏踏实实做好每杯茶、开好每家店,不知不觉中就走得更远了 。
彭心庆幸自己有“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可以背靠背的伙伴”。她和赵林每天早上醒来第一句话到睡觉时候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但乐在其中。
即便路演期间两人连续两周做了160多场路演,见了500余位中外投资人,很多人说太辛苦,彭心倒很享受这个过程,“创业让我成熟。挺有趣,有很多有意思的经历,人就活这一辈子,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成长。”
“我们两个人都很热爱这件事情。梦想和目标很一致:
希望奈雪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这就是我们一辈子想干的事情 !”
最新的做五星级酒店VI设计应该考虑哪些?
酒店VI作为酒店形象的视觉代表, 持久有效的传播着酒店的文化精神与经营理念。VI 传播的实施, 不是短期所能奏效的,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从一个战略性的长期发展过程来看, VI系统逐渐融入到社会环境、竞争形势、企业经营的导向等因素中, 才能不断夯实酒店的品牌形象。
酒店文化的创造首先源于思维的创新, 酒店文化的定位与长期经营也取决于系统策划理论的指导。有了明确的文化主题, 特色鲜明与个性化突出的酒店是作为企业经营取胜的重要因素。
反之, 主题文化的营造与酒店经营的脱节、主题缺乏使得酒店的设计显得比较平庸;因过分地趋于一致化或追求盲目的“抄势”, 使得酒店逐渐缺乏个性主题特色, 而缺乏风格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酒店也就缺乏了营销的“卖点”和“亮点”, 只能流于千篇一律的雷同和俗套。其结果是设计不切实际的酒店 VI 形象, 或者似曾相识的模糊形象,而忽视主题风格的表现和文化艺术气氛的定位对酒店VI设计是大忌。
面临信息时代的市场竞争, 酒店 VI 系统的设计更需要策划的引导作用。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餐饮酒店林立而生; 各种风味、各种主体、各种装饰风格的酒店形象琳琅满目, 可供人们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多,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于酒店消费理念在发生变化, 以物质享受为主逐步转向精神层面上的更高需求。酒店 VI 系统的设计首先要面对消费者对于视觉信息识别的筛选和文化品位的苛刻考验。
信息的传播要通过策划转换为可识别的VI形象, 包含VI在内的各种酒店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与可信度, 以及成本的考虑, 都需要整体的策划来完成。有的学者将这些视觉信息的传播归纳成 AIDMA法则 ( attention 注目, interest 兴趣, desire 欲望, memory 记忆, action行动) 。有效的视觉信息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注目与兴趣, 但产生消费的欲望与长期的记忆则离不开策划的作用, 在 AIDMA 法则的整个过程中, 设计与策划是始终不分开的。
由于时代在前进, 人们的审美和文化背景也在变, 即便是一个知名的品牌, 其VI形象的悄然改变也是符合潮流的, 但这里面有一个辩证的关系, 即VI的基本形态不能一成不变, 但绝对不能有较大的改变。一成不变, 形象没有生机, 没有逾越时空的现代感, 我们无法担保消费者对美好回忆的眷恋一定能超过对新颖文化的追求; 另一方面, VI 的形象变化太快, 人们则不能准确识别和判断, 一个品牌文化积累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这同时也是 VI 设计的大忌,VI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个悄然改变的过程。
“五星酒店”竟是“五钻酒店”,如何让消费者在预订酒店时就更加明晰?
星级酒店是由专门的行业协会来认定的,钻级酒店是由平台认证的,消费者在预订酒店的时候也需要辨别清楚,不要订错了。平台不能以此来糊弄消费者,要清楚的标出酒店的等级,让消费者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酒店。而消费者本身也需要了解一下星级与钻级的不同,在定的时候查看一下酒店的资质,比如说后面的详情介绍,不要太过于粗心大意。如果发现自己被平台忽悠了,就可以进行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有些人是不差钱的,他们在住酒店的时候就会选择五星级的酒店,这样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服务。但是平台却会糊弄游客,比如说自己弄一个排名,将酒店定为五钻酒店或者四钻酒店。消费者对于这些是不明白的,就会认为自己定的是五星级或者四星级的酒店。等到达现场之后,消费者才发现自己被欺骗了就会很失望,也会让旅游以及入住之后的体验感大大降低。所以平台一定要对消费者真诚一点,不然消费者后续也是不会光顾的。
从事酒店业的人肯定会很明白这两者的区别,但是普通人就是隔行如隔山,对于这些是不怎么了解的。所以一定要只挑选五星级的酒店,在搜索栏中明确的打出以上的4个字儿,这样被欺骗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挂牌的五星级酒店并不是特别的多,而市场中的5钻级酒店却很多,这也可能是为了弥补市场的需求。但这种做法显而易见就是在碰瓷,所以说相关部门也是需要对其进行整顿的。
消费者一定要看清楚酒店的介绍,平台也要标注的比较的清楚,明白不能去用一些相似的文字代替,不要去隐瞒一些关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