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酒店旅游消费布局(基于旅游消费者旅游体验的酒店营销策略分析)

KTV免费预定 2023-02-11 27

本文目录一览:

未来中国旅游住宿消费有哪三个关键词?

2018年6月21日,由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迈点研究院(MTA)、迈点网联合主办的“2018年度MBI旅游住宿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会上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旅游住宿业品牌白皮书》指出,当前,整个旅游住宿业的利好不断,品牌供给存在进入空间。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个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显著,并且在未来5-10年内中国旅游经济仍将继续快速发展。

白皮书住宿消费提炼为三个关键词:“年轻化、个性化、圈子化”。就供给情况来看,整个中国目前的住宿市场是金字塔结构,经济连锁酒店占据了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而国际上的市场结构是橄榄型的。

对于未来旅游住宿业态,白皮书认为,从投资发展的角度,中西部地区将迎来新的机会,这种机会尤其存在于经济酒店和中档酒店。而自二三线城市开业浪潮来临之后,整体星际酒店数量不断上升。

白皮书指出,目前国内的精品酒店和民宿有着一定的扩张与运营矛盾。自市场上出现精品酒店和民宿之后,整体消费客群的口碑相对稳定,粘性也比较高,并且最近十年整个市场的扩张一直在稳步上升,在未来五年仍有发展空间。

在中档酒店市场,有着风起云涌的蓝海之争。白皮书指出,中档酒店的发展速度一直都非常快。因为市场足够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出现,因此潜在客户群体非常大。中档酒店应当承担起旅游住宿消费结构转型的重任,汇入更多细分元素,结合IP、跨界、科技等趋势将运营更加精细化。

哪位大大谈谈中国未来的酒店业和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状况啊?

给您系统介绍以下吧(我是开酒店的):

过去的20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经了80年代初的茫然无措,到90年代开始的突然启动,再回归到现在的生机盎然。历经23年的风雨兼程,生命力愈加旺盛。中国的酒店业是最早向外资开放的行业之一,早在1982年就出现了第一家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酒店”,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中国酒店业更是伴随着国际酒店业的发展与渗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酒店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1、数量规模加速度扩张

自1980年开始,中国酒店业的产业规模成倍数地加速发展。酒店的供给量随着需求的扩大而快速增长。以旅游涉外酒店为例,1980年有酒店203家,2002年光星级酒店就增加到8880家,增长近44倍。同期,客房间数增长30余倍。旅游酒店每五年的增长率在50%以上。

2、档次与规模结构已经形成

如果不分系统地将各类酒店放在一起,到2002年末(1)五星级酒店175座,共有6.49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7.23%;(2)四星级酒店635座,共有14.35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15.99%;(3)三星级酒店2846座,共有34.65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38.62%;(4)二星级酒店4414座,共有30.60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34.10%;(5)一星级酒店810座,共有3.64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4.06%。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3、空间分布出现三阶梯状态

中国酒店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三阶梯状态:第一阶梯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第二阶梯是中国的中部地带,第三阶梯是西部地带,整个态势是东多西少。拥有星级酒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926座;(2)浙江723座;(3)江苏575座:(4)北京572座;(5)云南560座;(6)湖北473座;(7)山东401座;(8)辽宁347座;(9)上海319座:(10)湖南319座。

二、整个行业的转变

1、由指令性的政府外事接待体系转向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的产业

过去的旅游酒店多数是外事接待机构,招待所多数是公务住宿机构,谈不上酒店产业和发展规模。经过20余年的建设,将一个传统性的、指令性的、隶属于政府外事接待工作的服务机构,转变成为一个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越发引人注目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2000年旅游业收入4500亿人民币,酒店业的收入占旅游业的收入将近一半,产业特征愈加明显。

2、由封闭性行业转向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开放性行业

酒店业最早对外商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允许与外商合资。到目前为止,中国旅游酒店业利用外资额已达200多亿美元,三资酒店已有800余家。从1982年半岛集团管理北京建国酒店开始,一批国际酒店集团相继进入中国。引进星级评定标准,在行业管理和酒店管理方面按国际惯例办事,大大提升了酒店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经过20年的发展,使酒店业由一个计划经济的封闭性行业转变为一个与国际接轨较早、较快、较为顺畅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开放性行业。

3、供求关系由卖方主导的市场转向卖方主导的市场

经济的活跃、旅游业的发展使更多的酒店企业参与进中国的酒店业市场,加剧了酒店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了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国酒店的经营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要。在酒店管理上,通过星级酒店的示范作用,从需求适应供给转变为供给适应需求。酒店业由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于过速发展,相当一些地区近几年出现了 供过于求,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酒店企业的经营者更加重视市场趋势和顾客的需求变化,这种理念和行为促进酒店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4、计划经济的成本中心事业性运作模式转向市场经济的利润中心企业性运作模式

1980年以前,中国的酒店多属事业型招待所,酒店服务单一,只提供食宿两项服务。经营效益缺指标、服务缺标准,成本无核算,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盈余自留、差额补贴的制度,并且没有上缴利税的任务;改革开放以后,外资进入,中国酒店管理机构推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各酒店转换经营机制,使中国酒店在短暂决策、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工资分配、员工录用与奖励以及财务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开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型管理制度。酒店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竞争的意识及其行为使整个酒店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5、由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向现代的科学管理

在推行建国酒店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把引进国外先进科学管理方法与国情相结合,初步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的酒店科学管理体系,使酒店企业从经验型行政管理开始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促进了中国酒店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朝现代化方向加速转变。

6、行业管理从简单无序,发展到基本科学、系统有序

通过实行酒店星级制度,实现中国酒店管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减少干预,将中国酒店业的发展转移到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来。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行业规则,推动酒店企业有序竞争,推动酒店业市场化。政府、行业、企业逐渐适应和学会了在市场经济中科学、有序地管理、经营酒店的方式、方法。酒店业的历史性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中国进入WTO后,酒店业面临着新的全球性的挑战,近几年的发展将出现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三、中国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l、供给相对过剩,竞争激烈,今后发展速度降低。

1996年到2000年旅游酒店业共增加35.4万间客房,平均年增长率为12.39%,而同期的客源增长率为4.0%。由于供大于求,导致酒店企业之间过度竞争。从1996年到1998年全国酒店的平均出租率和利润率逐年下降,1998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1998、1999、2000年三年亏损额分别为45.56亿、53.64亿和26.43亿元。这种态势。遏制了新的投资,迫使酒店产业的规模扩张速度降低,同时提出控制酒店总量、提高酒店质量等战略性问题。

2、酒店业新的发展投资点将逐步西移并优化地域结构。

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国家又先后陪台了一系列开发中西部的措施,一部分酒店投资将有可能从东部、南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随着中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中西部的酒店业将会进一步发展, 成为中国酒店业新的、最有希望的增长区域。从总体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各个城市旅游酒店的总量和档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部地区发展迅速,有望在近3年内就可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瓶颈主要是西部地区。

3、档酒店的经营管理水平将继续与国际接轨,努力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性酒店将成为新的趋势。

就竞争领域来看,在高档酒店领域,外资酒店将继续保持优势,内资酒店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而在中低档领域,外资酒店还未采取行动。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性酒店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建设的重点。经济型酒店是外国酒店集团的关注点。据旅游局作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到2022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认为到2022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国。就这个趋势,外国酒店集团看准了中国的经济性酒店是个有潜力的增长点。随着有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迅速发展,国内客人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未来需求趋势是装修朴素、干净卫生、设施便利、价位适中的经济型酒店将成为国内游客所看重的酒店业类型。在质量、服务上,高档酒店基本满足需求,而中低档酒店数量虽然很多,但和国际标准相差很远。这种态势,和国际、国内的经济性客源的增长趋势不相吻合。中国拥有24万多个大中小酒店、宾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其中1万左右是星级酒店,占4%。有23万多家、96%以上的住宿设施未进入星级评定范围。这里,多数是中、小酒店。所以,改造现存的中、小酒店,使其符合国际标准,这是将来酒店行业建设上的重点。

酒店观光旅游客人的市场细分

旅游市场细分的方法

市场细分的依据是旅游者需求的差异性,从旅游业的具体情况来看,旅游者需求的差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根据市场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可按照旅游者的特点、地理区域、心理因素及购买行为等四个方面对旅游者市场进行细分。

1.按旅游者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

旅游者的特点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社会阶层、种族、宗教、收入、国籍、血缘关系等。这种细分方法较为常用,因为这些指标与旅游者的欲望、偏好、出游频率等直接相关,而且旅游者的特点比其他因素更容易测量。因此,对旅游企业而言,这些指标是非常重要的细分依据。

(1)按年龄细分。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性格、爱好的变化,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可按年龄范围细分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者市场,女{3 J1童市场、青年

市场、中年市场、老年市场等。

(2)按性别细分。在对产品的需求、购买行为、购买动机、购买角色方面,两性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如参加探险旅游的多为男性,而女性外出旅游时则更注重人身财产安全。公务旅游以男性:勾主,家庭旅游的时间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一般由男性决定,在购物方面女性通常有较大的发言权,在购买旅游产品时,男性通常对价格反应较迟钝,而女性则较敏感。

(3)按收入细分。收入水平的不同,不仅决定人们购买旅游产品的性质,还会影响其购买行为;阳购买习惯。如收入高的人往往喜欢到高档饭店消费,愿意选择豪华型旅游;收入低的人往往:i生普通饭店消费,更愿意选择经济型旅游。

(4)按民族细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因而呈现出对旅游产品的不同需求。,按民族进行细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民族的不同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旅游企业的产品市场。 '

(5)按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细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由于职业特点及收入的不同,其消费需求差异很大。旅游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其兴趣、生活方式、文化素养、价值观念、审美偏好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这些都会引起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购买行为及购买习惯的差异。

2.按地理区域进行市场细分

所谓按地理区域进行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旅游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来细分旅游市场,以便企业从地域的角度研究各细分市场的特征。如按区域、国家、地区、城市、乡村、气候、空间距离等,将旅游市场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旅游者,对企业的产品各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对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策略也各有不同的反应。如,我国北方人饮食口味偏重,而南方人口味偏清淡,餐饮企业应"因地而异"提供不同口味的产品。按地理区域进行市场细分又有三种具体形式:

(1)按主要地区细分。世界旅游组织将国际旅游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1711:欧洲区、美洲区、东亚及太平洋区、南亚区、中东区、非洲区。据有关统计,欧洲和北美出国旅游者及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最多,国际旅游收入也最高。而近20年来,旅游业发展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则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2)按国家、地区细分。这是旅游业最常用的一个细分标准,通过把旅游者按其国别划分,有利于旅游企业了解主要客源国市场情况,从而针对特定客源国市场的需求特性,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收到良好的市场营销效果。

(3)按气候细分。各地气候不同会影响旅游产品的消费,影响旅游者的流向。如在冬季,对于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而言,南方游客外出旅游的热点常常是北京、哈尔滨等地,而许多北方游客则把海南、桂林、云南等地作为外出旅游的首选。从国际旅游市场看,凡气候寒冷、缺少阳光地区的旅游者一般趋向于到阳光充足的温暖地区旅游,这也是地中海地区、加勒比海地区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企业可以把旅游市场细分为热带旅游区、亚热带旅游区、温带旅游区和寒带旅游区等。

3.按心理因素细分市场

所谓按心理因素细分,就是指按照旅游者的生活方式、态度、个性等心理因素来细分旅游市场。旅游者的欲望、需要和购买行为,不仅受人口的社会统计特征影响,而且受心理因素影

响。企业可根据这些因素将旅游市场细分为不同的子市场,其细分方法主要有:

(1)按生活方式细分。生活方式是人们生活和花费时间及金钱的模式,是影响旅游者的欲望和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按照旅游者构不同生活方式来细分旅游市场,并且针对生活方式不同的旅游者群体来没计不同的产品和安排市场营销组合。例如,家庭观念强的旅游者,外出旅行时更多是家庭旅游;事业心强的旅游者外出旅游则以公务旅游、修学旅游为主。

对于生活方式不同的旅游者群,不仅设计的产品不同,而H.产品价格、经销方式、f。告宣传等也有所不同,许多企业从生活方式细分中发现了更多、更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

为了进行生活方式细分,企业可以通过"A10尺度"来测量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即活动(Activities),如旅游者的工作、业余消遣、休假、购物、体育、款待客人等活动;兴趣(Interests),如旅游者对食品、娱乐、服装的式样等的兴趣;

意见(Opinions),如旅游者对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意见及对相关政治、经济、产品、文化、教育等问题的意见。

(2)按态度细分。它是指旅游企业根据旅游者对该企业及其商品的态度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如对待"我曾听说过某品牌,但我并不真正了解它"之类持中间态度的旅游者,应通过提供详细资料,大力开展有说服力的促销活动;对待"某品牌是市场上最好的产品"之类持积极态度的旅游者,应利用持续的促销活动和与旅游者签订合同的办法加以巩固;对"某品牌比另外某品牌差"之类持消极态度的旅游者,要改变其态度是较困难的,应把促销工作做细,并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形象。一一般说来,企业放弃"消极态度"的细分市场是合适的,因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并不是要利用一种营销努力来满足所有旅游者群体的要求。4.按购买行为细分市场

根据旅游者对产品的理解、态度、购买过程及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把整体旅游市场细分成不同的群体,具体来说包括下列六种细分方法:

(1)按购买目的细分市场。按一一般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来细分市场,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度假旅游、观光旅游、公务会议旅游、奖励旅游、探亲访友、购物旅游、美食旅游、探险旅游、体育保健旅游等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由于旅游者购买目的不同,对旅游产品的需求特点也各有差异。

(2)按旅游者寻求的利益细分市场j -般来说,旅游者购买某种产品,都是在寻求某种特殊的利益,因此企业可以根据旅游者对所购产品追求的不同利益来细分市场。旅游企业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断定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所追求的主要利益是什么,追求各种利益的人是什么类型的,各种旅游产品提供了什么利益,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例如,一部分商务旅游者往往把豪华舒适的设备设施、周到完美的服务作为追求的利益标准;而另一部分商务旅游者则把快捷高效的服务作为利益标准;还有.部分商务旅游者利用从出差包干费中赚取"节余归己"的报销差额作为利益标准。只有充分_『解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寻求的利益时,企业才能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最大的利益来实现营销目标

(3)按旅游产品使用情况细分市场。使用情况是指旅游者从前是否有使用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经历,按这种标准,旅游市场可细分为潜在使用者、初次使用者和经常使用者市场。如从未光顾的客人、初次光顾的客人、饭店的回头客等。对潜在使用者、初次使用者和经常使用者应

分别采用不同的营销方法。

(4)按购买过程及方式细分市场。即根据旅游者购买、使用产品的过程及方式的不同来细分市场。例如旅游企业往往根据旅游者夕}.出旅游的过程及方式把旅游者划分为团体客人和散客,在旅游接待中,团体客人和散客对旅游方式、旅游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

(5)按购买时机细分市场。是指按旅游者购买和使用产品的特定时机细分市场。例如,某些产品和服务项目主要适用于某个特定时机,诸如五一节、国庆节、春节、寒暑假等。企业可以把特定时机的市场需求作为服务目标,如旅行社可以专为某种时机提供某些旅游服务,餐厅可在某个特定时机推出特定的菜肴和服务,诸如春节年布饰等.

(6)按旅游者忠诚程度细分市场。旅游者忠诚程度是指一个旅游者坚持购买某一品牌商品的一种持续信仰和约束的程度。例如通过调查旅游者外出时对特定的航空公司、特定的旅行社、特定品牌酒店的忠诚程度,来辨别出本企业的忠诚顾客。旅游企业发现并保持这类顾客是十分重要的,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旅游企业可以通过给顾客某种形式的回报来鼓励旅游者对本企业的忠诚。不少饭店管理集团如凯悦国际集团、假日酒店集团、喜来登国际集团纷纷报出各种奖励项目,较为典型的一种形式是吸收那些多次购买本企业产品并忠实于本企业的顾客为会员,按购买数量的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以增强客源的稳定性。

旅游市场细分的目的,就是要寻找那些忠实于本企业产品、购买频率及规模程度都很高的顾客作为本企业的目标市场。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谋划布局,酒店转型迎来新生机

2022年是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之年,深受疫情影响的酒店行业也正 探索 如何转型发展。2022年1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 旅游 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 旅游 业体系更加健全, 旅游 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 旅游 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的发展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 旅游 业发展作出了系统而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部署。

《规划》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互联网+ 旅游 ”,推进智慧 旅游 发展;

二是优化 旅游 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一批 旅游 城市和特色 旅游 目的地;

三是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

四是完善 旅游 产品供给体系,激发 旅游 市场主体活力,推动“ 旅游 +”和“+ 旅游 ”,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五是拓展大众 旅游 消费体系,提升 旅游 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六是建立现代 旅游 治理体系,加强 旅游 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文明 旅游 ;七是完善 旅游 开放合作体系,加强政策储备,持续推进 旅游 交流合作。

《规划》的陪台给乡村 旅游 、乡村经济振兴吹进了一股春风,给寒冬中的 旅游 酒店业带来了新希望,极大地提振了人们对于 旅游 业发展的信心。

我们知道,酒旅行业的高关联属性,导致相关联的产业链上能够衍生出更多就业机会,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其他行业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作用,但是酒旅业本身易受自然灾害、政治变化、国际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从政策层面给予更多保护。在《规划》提出的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中,有两大关键要点,酒店经营人士可以借鉴参考:

1、推进智慧 旅游 发展

《规划》中指出,要创新智慧 旅游 公共服务模式,有效整合 旅游 、交通、气象、测绘等信息,综合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道路通行、游客接待量等实时信息,加强 旅游 预约平台建设,推进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等服务。建设 旅游 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大数据精准监管机制。

2、加快新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

《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及5G、北斗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 旅游 领域的应用普及,以 科技 创新提升 旅游 业发展水平。大力提升 旅游 服务相关技术,增强 旅游 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提高 旅游 服务的便利度和安全性。鼓励开发面向游客的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决策、智能支付等综合功能的 旅游 平台和系统工具。推进全息展示、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终端、无人机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智能 旅游 公共服务、 旅游 市场治理“智慧大脑”、交互式沉浸式 旅游 演艺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两年多以来,酒旅行业深受波及。其中,很多酒店举步维艰,一度影响发展,但疫情也催生酒店行业进入数字化转型加速期。随着市面上愈来愈多的改型酒店出现,智慧酒店的理念也开始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酒店行业先后经历了豪华酒店、中高端酒店、经济连锁酒店的稳定发展阶段,2014年开始,行业整体成本不断上行,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酒店业进入微利阶段。如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使得酒店得以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来高效地管理业务,解决了行业长久以来同质化严重、人住流程繁重、人力沟通、能源成本巨大等问题。

当中,智慧酒店所拥有的 科技 、智控、无接触入住、退房等众多的优势,亦是完美契合了酒店消费主体由70、80后到90后的转变与后疫情时代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一次《规划》的陪台无疑给给寒冬中的 旅游 酒店业带来了春的希望,也极大地提振了人们对于 旅游 业发展的信心。

后疫情时代,传统酒店如何较低成本打造差异化优势,成为酒店业经营家们的思考重点,智慧酒店的出现既给酒店方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升级、打造差异化优势;又为住客提供个性化、贴心细致、潮流的入住体验,在这高端品牌下沉、经济品牌上升,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主动“向前一步”迎合时代发展趋势,不妨是条好出路。

阅读
分享